Share

Select Language

庆祝国际海事卫星成立四十周年

国际海事卫星(Inmarsat)自1979年7月16日成立以来有幸全程参与中国建设,在成长中亲历并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科技、教育、军事以及综合国力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崛起,并为中国在海上、陆地、航空和政府等领域提供卫星移动通信保障尽了绵薄之力。本周,我们将一起回顾国际海事卫星与中国40年来的点滴。

Inmarsat从建立之初就与中国息息相关

1979年,国际海事卫星作为政府间合作组织成立,中国是88个发起成员国之一。自此,国际海事卫星开启了与中国密不可分的合作。

2014年8月,Inmarsat宣布成立北京办公室,彰显了对中国市场的承诺,并进一步深化了与中国三十多年来的合作。2015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英国访问期间参观了国际海事卫星位于伦敦的总部,并对国际海事卫星在过去30多年对中国改革开放所做的贡献给与了高度肯定。

图1 习主席访问国际海事卫星伦敦总部

技术合作与支持

国际海事卫星的BGAN和GSPS业务多年来为中国中央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的应急减灾需求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数据和语音通信保障,在历次重大自然灾害事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中2008年汶川大地震,国际海事卫星的中国合作伙伴第一时间派技术人员携国际海事卫星设备前往灾区,现场随时为救灾工作提供应急通信技术支持保障。

2005年,四川、青海、西藏等省陆续启动移动“村村通”工程,利用国际海事卫星的移动通信设备,打破复杂地形对基础通信设施全面通信覆盖的阻碍,为2000多个边远农村提供宽带通信服务。

2010年,中央电视台对蛟龙号深海探测航行等历史性事件的远程直播报道,均采用国际海事卫星的网络和设备,确保了直播过程中信号传输的稳定。

图2 蛟龙号深海探测远程直播

海事通信

2013年,国际海事卫星协助交通部通信信息中心在北京建成海事卫星第四代移动卫星中国地面站,也使国际海事卫星成为唯一在中国设有卫星接入站的全球卫星通信运营商。

2014年,中国“东风号”帆船在国际海事卫星全程赞助的沃尔沃环球帆船赛中首次夺得赛季总冠军。国际海事卫星作为官方唯一的卫星通信合作伙伴,为参赛船只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通信连接服务、物流保障和天气状况更新。

目前,国际海事卫星从C站,到Fleet Broadband,再到Fleet Express,为无数的船只提供了从南极到北极,覆盖全球海域的最高可用度和最可信赖的服务。

图3 第四代移动卫星中国地面站建成

航空通信

2017年5月,来自中国的深圳航空公司,与中国交通通信信息集团 (CTTIC)和民航数据通信有限公司(ADCC)合作,在国内率先启动了SB-S服务的试运行。深圳航空也必将凭借此项服务,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营质量,改善乘客的满意度,成为国内乃至全球领先的航空公司。

随着国际海事卫星网络的升级,服务也在同步提升,目前第一套Ka波段GX终端已成功部署并开通在南极“长城站”服务于极地科考项目,为科考团队提供高达50Mbps 的高速宽带服务。

目前,国际海事卫星在航空卫星通信领域具有绝对的领先地位。全球有超过200家航空公司的总共12000多架飞机、超过 90% 的跨洋飞行都采用了其前舱通信解决方案。到2020年,国际海事卫星将拥有12个有效载荷,为所有航空运营提供移动、可靠、无缝连接——包括极地地区。

图4 国际海事卫星卫星群

能与尊敬的各位客户结成合作伙伴,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我们感到荣幸之至。再次衷心感谢大家一路以来的支持和帮助。

如果希望了解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微信账号:国际海事卫星。